叙事作文途中遇险(汇编二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2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心得(通用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叙事作文途中遇险 篇1
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指导思想充分传达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了“作文与做人的统一”,警示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力戒“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沉疴。这就要求教师不要专门向学生大讲作文技法,而且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对生活的感情,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圈子,带领学生多接触自然,认识社会,培养健康的人格。如何让学生多亲近自然,多接触社会,尽快地走进作文天地;如何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加强语言的积累;怎样设法让学生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培养用自由的笔墨写自由的精神,让作文成为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发挥作文教学课的作用,成了众多语文教师关心的话题。在此,我就作文教学谈几点个人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中学生真正对作文有兴趣的少,普遍害怕作文,厌烦作文,写不好作文。我通过多年的作文教学,谈谈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问题有如下几方面:
1、断了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
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熟了,有先决条件了,就可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在读书上下功夫,让学生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可见多读书是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而现在,学生主动阅读的少,阅读视野窄,断了学生的“活水”源头,学生头脑干涸,无水可流,怎写得出文章呢?学生说:“我不会写”,其实往往就是没得写。
2、远离生活,漠视心灵
我们现阶段的中学生大多不了解社会,不熟悉生活。学校讲封闭式管理,家长害怕学生混入社会,沉重的课业负担把他们关在教室里,没有时间了解社会。所以作文时就只有瞎编乱造,无病呻吟,甚至故作高深。
3、语文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
古代私塾先生诗写得好,才会被请去当老师。朱自清、叶圣陶等人既是语文教师,又是著名作家。所以提高语文教师的写作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针对“下水作文”的讨论已很多,我认为还是应该提倡的。试想,语文教师如果只会“看”作文,出作文题目,还妄下评语,是“难服侍的婆婆”,故作老道的“医生”,而自己不会写作文,是多么尴尬的事啊l
叙事作文途中遇险 篇2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最高体现。但是作文批改包括“批”和“改”两方面,“批”是教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毛病、问题及作文的优缺点加以分析、说明和评定。“改”是对作文中的字、词、句、标点、文章结构、思想内容等进行修改。如果按照批改的操作方式,可分为教师全收全改、学生自批自改、集体批改、学生互相批改及当面批改等。按书面表达方式,可分为眉批和总批。关于这个问题本人提出以下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组织学生自改。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要能准确的反映客观事物就必须认真修改。文章是给人看的,要让读者读懂、喜读,也必须修改,同时通过反复修改,学生会逐渐明白作文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积累写作经验,领悟文章“入妙之法”。告诉学生古今中外的名家,没有不重视修改自己的文章的:如列夫.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七易其稿,曹雪芹也是反复修改才最终完不朽名著《红楼梦》,这就进一步说明文章写作必须修改。
那么学生自改作文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呢?文章修改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但总的看来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来是思想内容的修改,主要是看主题是否明确、集中,观点是否正确、鲜明,材料是否真实、恰当、突出主题;二来是表达形式的修改,主要是看结构层次是否严谨、清楚,语言是否通顺、连贯、得体,标点符号是否正确,书写格式是否规范,有无错别字等。学生自改作文,体现了作文教学的改革精神,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体现。学生在自己批改中,经过教师的指点之后再自改,会自我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写作水平在反复的修改过程中得到升华。所以说学生自改作文是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全程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培养成了自改能力,他将终生受益。学生自改作文不仅提高了学生作文的质量,也为教师减轻了负担。
二、组织学生互改。
将学生分成几组,教师提出批改的具体要求后,学生互相批改。一个学生改完了一篇作文后,应对其作出客观评价,为首批;第二个学生在批改时,对文章有何见解也要写在作文本上,为二批。如时间允许的话,一个学生可批改2-3篇作文。待老师讲评时,同学们可对作文的优缺点畅所欲言。这样做,作文相对写得好的学生可以指导相对写得差的;而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批改优秀作文时,则可从中学到对方的优点,从中汲取精华,也会攫取到同龄人思想的火花、精彩的文笔和巧妙的写作精华以为己用,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大家在批改中都能互相借鉴,相得益彰,这就不仅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学生的分析和纠错能力得到了共同提高。
三、组织学生集体改。
在集体批改中,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同一篇文章前后意见交锋,激烈争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思想观念相互撞击,放射出很多新思想新灵感。在讨论中教师启发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写作中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会提高学生的对写作的认知能力。在对不同等次的文章品评、比较中,思维品质会变得更加严谨,鉴赏水平也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然而,学生作文交上来后,教师稍作浏览,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批改。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结构安排,或是语言技巧,学生都要进行深入分析,说出其褒贬。这种批改,才能让学生明确作文中的某个问题,增强对作文的鉴别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当然,对于组织学生批改作文,教师要切实加以指导,不管是课堂纪律上还是作文内容的批改上都不能放任自流。同时学生改过作文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批改进行评阅并对批阅好的同学加以赞扬。
通过平日的作文教学实践来看,效果比较突出:学生的写作兴趣被调动起来,阅读作文的兴趣加浓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可见此法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