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作文两截蜡烛。
相信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义的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那么写这类作文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满分作文说明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明作文两截蜡烛 篇1
昙花,又被称作“月下美人”,一个词汇“昙花一现”就是源于它而来的。
昙花是灌木状主茎圆筒形,木质。分枝呈扁平叶状,多具2棱,少具3翅,边缘具波状圆齿。刺座生于圆齿缺刻处。幼枝有刺毛状刺,老枝无刺。
昙花夏秋天晚间开大型白色花,花漏斗状,有芳香,原产自墨西哥。昙花非常娇气,喜欢温暖湿润和半阴的环境。它不耐霜冻,经不起强光暴晒,适合种在含腐殖质丰富的沙壤土中。
昙花是灌木状肉质植物,高1-2m。主枝直立,圆柱形,茎不规则分枝。浆果为长圆形,红色,具枞棱多汁。
昙花枝叶翠绿,颇为潇洒,每逢夏秋夜深人静时,展示美姿秀色。这个时候候的昙花,清香四溢,光彩夺目。昙花的'开花季节一般在6-十月,开花的时间一般在晚上8——9点钟将来,盛开的时间只有3——4个小时,很短促。
昙花开放时,花筒慢慢翘起,将紫色的外衣慢慢打开,然后由20多片花瓣组成的、洁白如雪的大花朵就开放了。可是只3——4小时后,花冠闭合,花朵非常快就凋谢了,真可谓“昙花一现”!昙花的生命是短暂的。它没眼泪,没悲伤,没犹豫,有些只是忠实于我们的倔强。而为这惊艳的美付出的代价就是绽放而又凋谢。
昙花美,她在那茫茫黑夜,照亮了大家心中的每个角落。
说明作文两截蜡烛 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难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具准备:
光盘、图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3半截蜡烛
2、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 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绝密、绝妙。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3、指导编排课本剧。
三、第一场的编排。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应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学生交流怎样表演。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准备工作。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默写词语。
第三课时
一、第2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生交流体会。
2、如果让你来演杰克,你打算怎样演?
3、其它角色怎么演?
4、继续读课文,圈出关键词语,一边读一边体会伯诺德夫人此时的心情。
5、齐读第三段课文。
二、第三场戏的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常戏的中心人物是谁?怎样来演?找出表示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生交流体会。
3、理解“娇声”:甜美可爱的童声。
提问:杰桂琳为什么“娇声地”对司令官说话?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学生练习杰奎琳的内心独白。
5、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6、教师小结。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指名学生表演课本剧,同学评议。
五、作业。
回家给父母讲讲《半截蜡烛》的故事。
说明作文两截蜡烛 篇3
今天,我们学习了剧本《半截蜡烛》,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故事情节,刻画出了一个个的鲜活人物。剧本是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的,而我们平常学习的课文都是以叙事的形式出现的。这就是剧本这种文体形式与我们平常学习的叙事文体的不同之处。
我们了解了剧本,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故事发生的背景。当时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我很喜欢课文中的杰奎琳。这个小女孩很聪慧。她明知那半截蜡烛里有很重要的情报。这个情报一旦泄露出去,不仅她们一家人的性命未在旦夕德军将会顺藤摸瓜,这个情报将牵引出一大片的地下工作者,她们国家必将惨败。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心里虽然很害怕,但她却没有退缩,还镇定自若的利用德军善良的怜悯之心和语言的巧妙,再加上可爱天真的动作来博取胜利。
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知道了这种语言这种语言的巧妙之处,我也了解了剧本这种文体形式。
说明作文两截蜡烛 篇4
《半截蜡烛》这篇课文讲的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以自己的机智、冷静为引走德军而藏起装有情报的蜡烛的故事,让我们一齐来看看吧。谁会相信伯诺德夫人会在那么紧张的气氛中想起用油灯替换蜡烛呢?谁会相信一个大男孩会冷静地以到柴房搬木柴为由而想办法拿走蜡烛呢?谁又会相信一个小女孩会以上楼睡觉为办法而机智地骗过那些凶狠残忍的德军呢?显然,她们都是为了保护国家而付出,骗过德军的奇迹并不是之前就有的,而是靠伯诺德夫人一家的机智和冷静的心理换来的,尽管前两个人的计划并没有得到成功。其实我们也要学习,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怀有一个冷静的心理,时不时转转自己机智的大脑的.办法,那么这样,困难这个词就会销声匿迹了,你不会触手可及了。
通过《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我若有所思,难道我们遇到困难时能有一个冷静的心理,能有足够的时间转动大脑吗?还记得那一次,做作业的时候,“拦路虎”拦住了我的道路,使我久久地不能前进,一次,两次,三次,我反复揣摩,可这个”拦路虎“就是太嚣张,几次都没有把他打倒,几次的思考使我性情大发,我怒了,把作业把地上用力一扔。时光荏苒,后来,我想,这样发脾气可是于事无补的,还不如,再静下心来,好好想一下吧。一次演算,一次画图,一次对自己成就的挑战。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这道难题成功地被我解了出来。正巧的是,现在我学习了这一篇课文。学了后,我真是得益匪浅,同时我也更准确的明白了遇到困难要用冷静的心理去面对,转动转动自己头脑的道理。我发誓,以后的我一定不会因为鲁莽而不去冷静面对的。
只要我们领悟了这个道理,希望之光就一定会驱散绝望之云!让我们一同来感受吧!有时间我建议你们不妨去读读《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或许你们从中会有更好地收获。但是始终有一点是雷打不动的:遇到了困难,冷静的心理与机智的大脑可是个宝。如果你懂得了,呵呵,上帝会赐予你“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情景的。
说明作文两截蜡烛 篇5
一、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敌军周旋的。
2、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周旋时表现出的沉着、镇定,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
3、通过朗读,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的沉着、镇定,抓住文中的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等,并用课本剧形式表演出来。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有感情的朗读,感悟伯诺德夫人一家的镇定、沉着。
三、教学准备:
课件(重点段落、重点词句)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谁能说说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装着情报的、关系到一家人的命运、关系到国家的利益)
2、没想到这么不起眼的半截蜡烛居然牵涉到这么大的利益,而它却被放在了屋子里最显眼的桌子上,躲过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的`搜查,我们不得不佩服伯诺德夫人聪明的才智和过人的胆识。
3、然而,一天晚上,这半截蜡烛却成了所有人特别是伯诺德夫人一家关注的焦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3~7自然段,读的时候思考,为什么在这天晚上这半截蜡烛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2、学生自由朗读。
3、交流:(晚上会用到蜡烛,蜡烛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他们一家三口人的姓名也会结束)
4、蜡烛随时会熄灭,情报会暴露,伯诺德夫人一家在这关键的时刻就会想尽办法拯救这半截正在燃烧的蜡烛。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3~7自然段,看看这一家人怎样拯救这场灾难的,其中你最佩服谁?
三、再读课文,分析人物动作,体会人物的心理:
1、学生浏览
2、交流:
⑴伯诺德夫人
你最佩服她的什么?(沉着、镇定……)
你从文中哪里读到的能给大家读读吗?(她看着……)
读得好吗?谁再来试试?
“急忙”是她慌张吗?(抓紧时间……)为什么不迅速吹熄蜡烛呢?“轻轻地”体会到什么?(临危不乱……)
⑵杰克
你最佩服他的哪里?(镇定、不露声色……)
齐读重点句子(在斗争的……)
为什么搬木柴?被夺回后还有意义吗?为什么还去搬回?(不露声色)放到句子里再读!
的确,在蜡烛被夺回后,杰克搬回木柴已经失去了意义,他只能装作若无其事地坐待着……他在等什么呢?谁能用“要是……”的句式说说他当时心里想的话?而同学们所说的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这半截燃烧着的蜡烛也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⑶杰奎琳
为什么佩服她?(解除了危机)
如果危机不是她解除的,你还佩服她吗?为什么呢?佩服她什么呢?(道晚安)
她在最关键的时刻,把装着情报的蜡烛捧到了敌人面前,向敌人说晚安,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她的确让人佩服!
四、表演:
1、这一家人凭着沉着、镇定、勇气战胜了敌人,保住了情报,让人不得不由衷的佩服,同学们想不想把这些令人佩服的人物来演一演?
2、学生准备、表演。
五、总结: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的镇定与勇气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六、作业:
把这个精彩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来演一演。
板书:
伯诺德夫人
半截蜡烛(拯救) 杰克 镇定、勇敢、机智
杰奎琳
说明作文两截蜡烛 篇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的机敏、勇敢,学习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2课《半截蜡烛》,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
1、学生回答。
2、老师总结:
这半截蜡烛不是普通的日用品,在本文中,它与生活在一个特定时代的一家人的生命和一场重要的斗争息息相关,它关系到国家的利益,关系到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安危,因为它引发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大家想不想亲临现场,亲身经历那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二、指导细读课文重点段
1、听课文录音。(第2、3、4段)
2、听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啊?
是啊,课文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让我们的心也绷得紧紧的,为伯诺德夫人一家捏一把汗,直到最后才深深舒了一口气。大家看看,围绕着蜡烛的变化,伯诺德夫人一家跟德军斗争了几个回合呢?
板书:
点燃 重燃 夺回
吹熄 端起 端起
这三个回合的较量,分别表现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什么特点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圈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以及心理活动的相关语句,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文字,想象当时的情景,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看看自己都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自读课文,圈画词句。
4、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三、引导品读课文重点段
1、根据学生的汇报,品读第一回合的重点语句。
出示文字:
“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这里有一个词语重复出现,预示着蜡烛的熄灭带来的'一连串的严重后果,渲染了当时的紧张气氛,是哪个?这其实也是伯诺德夫人的内心独白啊,你认为该怎么读这句话呢?
指导朗读。(老师导读)。
她当时会怎么想呢?
从“急忙”“轻轻”两个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多么镇定机敏的伯诺德夫人!
2、妈妈临危不乱,儿子怎么样?请你说说自己通过那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动作:_____________
语言:_____________
神情:_____________
3、“大家要学会从人物的神态去揣摩人物的内心,请你想想,杰克“默默地坐待着”,他在待着什么?坐以待毙吗?假如你是他,会怎么想?
4、此时此刻,蜡烛仿佛成了一颗定时炸弹,情况万分危急,你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那紧张窒息的气氛?
5、在千钧一发之际,小女儿杰奎琳怎么做的?
“娇声”是怎么说?你猜她是怎么想的呢?她为什么对少校说呢?
指导朗读杰奎琳的话。
她的办法成功没有?齐读课文相关语句。
杰奎琳巧妙地骗过了德军,化险为夷,保住了秘密,保住了一家人的生命!此时,你想对杰奎琳说些什么?
6、总结:
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在危机时刻,伯诺德一家人靠的是什么夺取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的胜利?他们这样做的背后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支撑,谁知道是什么情感吗?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段找找。
(热爱祖国)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2、3、4段
五、小组合作
酝酿任务动作,练习语言,把握人物心理,表演课本剧。
六、作业
回家把课文讲给家长听,注意添加人物的心理活动。
【板书设计】
12、半截蜡烛
点燃 重燃 夺回
吹熄 端起 端起
说明作文两截蜡烛 篇7
《半截蜡烛》讲了一位人称伯诺德夫人和她的儿女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他们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巧妙周旋,最终保全了情报安全。
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伯诺德夫人的生活不是很好,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所以参加了传递工作。在这项充满危险的工作中,她们一家三口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面对突然闯进的德军,伯诺德夫人毫不畏惧,她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伯诺德夫人急忙从厨房里拿出一盏油灯放到桌上的那一刻,她的孩子看她的.勇敢和冷静,也有所作为。他们和德国强盗斗智斗勇,最终危机过去了。
读完《半截蜡烛》这篇文章我若有所思。在战争时期伯诺德夫人生活很艰苦,但她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作办新时代的人,要像伯诺德夫人邢样活着,让自己满意,为国家出一份力。
说明作文两截蜡烛 篇8
乐高玩具是一种积木玩具,1932年被丹麦木匠克里斯第森创造,他为自己公司起名字“乐高”,取自丹麦语“leg-godt”,意思是“玩得好”。刚开始乐高积木材料是木头,二战后变成塑料。
目前乐高积木材料仍以塑料爲主,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一般积木,适合5岁以上的人,另一类每块积木体积要增大几倍,特别针对0到5岁孩童设计。
这两类各有至少几百种形状的积木,每种形状都有12种不一样的颜色,主如果红、黄、蓝、白、黑这几种颜色。另外每块积木正面有1颗或以上凸粒,另一面有相应可嵌入凸粒的孔,这种设计让任意两块积木可以连接,如此玩家就能跳出说明书,尽情发挥想象,创造喜欢的样子,无论是火车、汽车、飞机,还是公寓、别墅、工厂等。
乐高积木改变传统木头积木容易掉漆,积木之间连接不结实的`缺点。金属积木连接结实,但拼装比乐高塑料积木麻烦。纸制积木结构松散,拼装麻烦,也不可以跟乐高相比。
乐高很经典的动物园,玩家可以创造出无数种样子的动物园。假如你有三套不同的积木,譬如一套别墅,一套工程车,一套警车,这三套积木可以互相拼接,就可以创造出无数种样子的房屋、汽车。
乐高唯一“缺点”,就是积木之间连接太结实,非常难分拆。
乐高积木应该是世界上水平最好的塑料积木。它有很多模仿者,它们的一同特征正好就是积木之间连接不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