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发布时间:2025-06-17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集锦4篇)。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篇1
【创新教案】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
2.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的会写字。
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 同学们,树叶是什么颜色的?(绿色)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叶吗?
2. 出示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水泥道为什么铺满金色的巴掌?金色的巴掌是怎么回事?)
3. 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 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 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 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排列 迟到 规则 凌乱 亮晶晶 湿漉漉 闪闪发光”。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法国梧桐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法国梧桐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简单介绍法国梧桐:
法国梧桐树,大乔木,高20-30m,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叶掌状5-7裂,深裂达中部,裂片长大于宽,叶基阔楔形或截形,叶缘有齿牙,掌状脉;托叶圆领状。花序头状,黄绿色。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球成一串,宿存花柱长,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
它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是优良的行道树种,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在园林中孤植于草坪或旷地,列植于甬道两旁,尤为雄伟壮观,又因其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作为街坊、厂矿绿化颇为合适。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增、棕”,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三、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注释:通过学生自学,既加深了印象,同时在介绍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反复联系,加深印象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面积。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 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水泥道上铺满金色巴掌?金色巴掌是怎么回事?
2. 把你见过的法国梧桐树叶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出示法国梧桐树叶的`图片(学生描述。)
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1.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说说自己眼中的秋风。
(2)说说自己了解的秋雨。
(3)课件出示描写秋风、秋雨的片段,欣赏阅读。
秋天来了,天气变得越来越冷了,树叶开始变黄了,风一吹,大片大片的叶子从树上飘落下来,满地都是干枯的叶子,走在上面,发出“嘎嘎”的声音。
秋天的雨水特别多,总是滴滴答答下不完,害得我哪也去不了。不过空气变得清新了,不再干燥了,雨一停,秋高气爽,很美丽。
2. 指导学生读课文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
(1)作者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①多么明朗的天空。
②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③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④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⑤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2)作者在当时的心情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作者心情愉快。(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②作者非常喜欢雨后的水泥道。(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三、思考交流。
1.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2. 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3. 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和同桌互相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1)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观察细致,描写具体。)
(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把水泥道上的树叶比作一块彩色的地毯。)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把法国梧桐树的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
(4)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句子生动、形象。)
四、课后延伸。
请学生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会写“水泥、排列、规则、迟到”等词语,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词典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水泥道的美。
3.感悟作者对秋天门前水泥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2.准备梧桐树树叶。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搜集描写秋天的好词好句。 2.寻找能体现秋天美丽的物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
1.(出示梧桐树的叶子)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叶子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片叶子像什么吗?
2.是呀,在作家张秋生的眼中,这梧桐树叶就像是金色的小巴掌。(板书:金色巴掌)那铺满这样叶子的水泥道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新课。
3.板书补全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由实物引出,唤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拼一拼,也可以问问同桌,争取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合作,学习生字。
(1)自生由读一读要求会认的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2)与同桌交流,自己认为哪个生字比较难认,交流识记方法。
(3)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考一考。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其中生字是带拼音的。开火车读这些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水洼wā脚印yìn凌línɡ乱增zēnɡ添棕zōnɡ色雨靴xuē
(2)课件中的词语去掉拼音,请同学读一读。
(3)抽读、开火车读字卡。教师强调:“增、棕”是平舌音。
洼印凌增棕靴
(4)你认为哪些生字比较难认?其他同学有哪些好方法呢?
(5)教师适当点拨:
靴:你都见过什么样的靴子?(课件出示图片:皮靴、雨靴)
4.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请学生来读一读。
(1)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
(2)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
(3)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4)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自读课文,从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注重生字学习,通过同桌合作交流、互相检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在重点点拨时,通过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形近字比较等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
2.理解词语。
(1)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你不懂?找一找不理解的词语,把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其他同学想一想,你有什么好方法来理解这些词语,和同学交流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不懂的词语,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重点点拨以下句子中的词语。
①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点拨:引导学生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明朗”的近义词是“晴朗”。出示晴朗的天空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理解什么是“明朗”。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读句子。
②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点拨:出示“熨帖”在字典中的解释:A.舒服;B.(事情)完全妥当。引导学生联系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明确选择“A”,“熨帖”在句子中可以理解为“落叶舒服地粘在水泥道上”。
③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点拨: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联系上文“排列得并不规则”来理解“凌乱”。同时,请学生找出“凌乱”的反义词来理解“凌乱”。
(3)小结: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多样的。我们可以用联系上下文、观察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方法来理解。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理解词语的意思。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我______________时,天开始______________,院墙外的水泥道上铺上了很多的______________,就像铺上了一块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寻找近义词和反义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课文插图等方法。最后采用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观察示范,指导写字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铺泥晶紧院印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认为哪些生字比较难写。
3.学生汇报交流认为难写的字,教师重点点拨。
(1)铺: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甫”不要少写一个点儿。
(2)印:不要忘了左边的横,右边是“卩”,不是“阝”。
4.教师示范,学生观察教师临写,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5.投影展示,师生评价。
6.出示词语,指名读。
铺满水泥亮晶晶紧张大院脚印
7.练习书写词语。
8.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设计意图:经历观察、交流、示范、临写的过程,指导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美观,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抽读词语卡片:水洼脚印凌乱增添棕色雨靴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谁愿意说一说那条水泥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过渡:那是多么美丽的一条路哇!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跟随作者的笔墨去欣赏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设计意图:由复习词语导入,检测学生对生词的掌握。同时,回顾水泥道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自然迁移到新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优美。
二、诵读感悟,品析语言
1.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读:
画出描写水泥道的相关句子,仔细读一读,看看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美。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进行引导,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美”。
3.重点句1: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1)引导学生抓住“潮湿”“亮晶晶”“一角小小的蓝天”来谈自己发现的美。
(2)读着这句话,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能为大家描述一下吗?
(3)指导朗读。
4.重点句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1)引导学生抓住“彩色”“印着落叶图案”“闪闪发光”等词语体会水泥道的美。
(2)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
(3)作者把水泥道比喻成了什么?(作者把水泥道比喻成了地毯。)
(4)课件出示:水泥道像()的地毯。引导学生从这段话中,找出恰当的词语来形容一下这是块怎样的地毯,并试着读出这块地毯的特点。
(这是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地毯;这是一块闪闪发光的地毯;这是一块能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地毯……)
(5)指导朗读。
5.重点句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1)说一说自己看到了哪些优美的画面?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引导学生抓住“熨帖地”“平展地”“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来体会美。)
(2)课件出示路上铺着梧桐树的落叶的图片,配乐请学生欣赏。
(3)看了这些图片,你有怎样的感受?
(4)配乐指导朗读。
6.读描写水泥道的句子,升华美的`感受。
播放课件,在音乐中教师进行引读。
引读:一夜秋风,一夜秋雨。第二天,天开始放晴了,你看——(课件出示,指名读)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是呀,那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课件出示,指名读)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多么美的一块地毯哪!仔细一瞧——(课件出示,齐读)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7.过渡:多么美的水泥道哇!看到这条水泥道,作者的心情怎样呢?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呢?
8.课件出示: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谈体会。
预设:从“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可以体会到作者喜爱眼前的美景,不忍心破坏眼前的美。
从“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可以感受到作者喜爱那铺在路上的梧桐树叶。
从“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可以体会到作者内心的快乐。
(2)作者把自己穿的那双棕红色的小雨靴比喻成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作者把小雨靴比喻成了两只棕红色的小鸟,更能表现自己对美景的喜爱。)
(3)指导朗读。
9.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美。
(1)多么美的景色!多么美的语言!这篇文章的结构也很美,聪明的你是否发现了呢?
(2)课件出示开头两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
开头: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结尾: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3)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4)小结:像这样,文章开头提到的内容,在结尾处又写到了,这种方法就叫做首尾照应。这种方法使文章充满诗意,结构严谨,突出了作者对门前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10.总结:就像罗丹所说:“对于我们的眼睛而言,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条普通的水泥道,在这些落叶的装扮下变得更美。更重要的是,作者善于发现这些美,并且用优美的语言展现出来,让我们也身临其境般感受到这种美。这体现了观察的重要性,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呀!请你再读一读自己找到的描写水泥道的句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到描写水泥道美的句子,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来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情感。通过个别读、图文结合读、教师引读等多种方法,感受水泥道之美,感受语言之美。同时,关注文章首尾照应的写法,引导学生发现结构之美。引用罗丹的话作为总结,鼓励学生去发现美,去感受美。
三、赏析名篇,读写结合
1.一些著名的作家就特别善于观察、发现,用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上学或放学路上的所见,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2.自由读“阅读链接”中汪曾祺的《自报家门》的片段,勾画出作者在路上都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很有趣?
3.学生汇报交流。
4.过渡:把自己在路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你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5.学生练习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议。
7.教师点评学生写的话。
8.总结: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希望我们能用自己的双眼去捕捉美,能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能用自己的文字来记录美。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在课文及阅读链接内容的引领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动笔去写一写路上美丽的景色。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观察示范,指导写字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指名认读:排列规则乱棕迟
2.独立观察生字,然后交流生字的书写要领。
3.教师示范,重点点拨:
(1)规:右边是“见”,不是“贝”。
(2)列、则:左宽右窄,注意“歹”“贝”的写法。
4.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书写。
5.同桌互相评价。
6.出示词语,指名读。
排列规则杂乱棕色迟到
7.练习书写词语。
8.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掌握书写要领。同时,引导学生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培养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五、作业设计,拓展积累
1.找一找:走进大自然去观察,你从哪里找到了秋天的美?可以选取相关的事物留作纪念。
-
实习报告网小编精心推荐:
- 大学生思想汇报4篇 | 水泥购销合同 | 4s店的实习报告 | 承揽合同模板集锦合集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2.画一画:可以动笔画一画自己眼中美丽的秋天。
3.写一写:为自己的画配上几句话,描写画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观察美景,欣赏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启发学生有感而发,通过画一画、写一写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发现的美。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自然之道》。讲述了“我”和同伴看到嘲鸫啄一只正在出龟巢探路的小乌龟,因同情的缘故,要求导游救小龟,结果违反了自然之道,导致了成群的小龟获得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是安全的,倾巢而出,遇到了无数食肉鸟的惨烈袭击。鱼贯而出的小龟因我们对自然之道的违反,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文章的故事发人深省, 所谓“自然之道”,即大自然存在的规律,人类不可以人为地介入进行干预,会破坏这个规律,引起严重的后果。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7个生字,会写14个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从中受到启示。
3、能与大家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培养复述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能联系上下文,助工具书、活积累理解关键句的意思。
2、运用以读代讲、以演促读、讨论交流等方法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从中受到启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意识,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字词掌握。
2、 抓住事情的经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体会文章的`情感,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示课题)
3、解题。
之:的 道:规律自然之道:
自学汇报,检查学习成果。
1、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
(1)字:一类字认读————难记的字分析。
(2)词:
A:两字词语:
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
旅游筑巢 幼龟沙滩侦察企图
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B:四字词语:
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也可以选择你的好朋友来配合你表演。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能描述秋雨过后的早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秋雨过后大自然的美,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
重难点: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体会秋雨过后地大自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
你们喜欢秋雨后的景色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秋雨后的美景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快速地朗读课文,圈画出要求会认的字。
2、出示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读。
3、师正着,开火车认读生字。
三、整体感知内容
1、带着生字在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你喜欢哪一部分?SXw9.cOM
2、师生交流初步的感觉。
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原因。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读生字。
2、交流写好每个生字的方法。
3、老师重点范写生字。
4、学生练习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5、给生字扩词。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会认的字:洼、印、凌、增、棕、靴
会写的字:铺、泥、晶、紧、院、印、排、列、规、则、乱、棕、迟。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6个生字,学写13个生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欣赏秋风秋雨的美景。
二、熟读课文
1、教师放录音读课文,学生跟读。
2、小组内朗读课文。
3、教师指名读课文。
4、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5、交流读后的感受: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哪些地方写得非常美呢?
6、假如你走在那样的水泥道上,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三、感悟美景
1、出示课文插图。
2、看着插图找找课文中描写插图上内容的句子。
3、课件出示关键语句。
(1)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2)道路两旁的法国……叶子。
(3)水泥道像……路的尽头。
(4)每一片法国……水泥道上。
(5)我穿着……歌唱着……
4、有感情地朗读课件上地内容。
5、选择喜欢地句子多读几遍,说说喜欢的原因。
6、这些句子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你能仿写几句吗?
7、“一夜秋风,一夜秋雨”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你能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吗?
四、拓展延伸
你去上学的路上,看过哪些美景呢?试着写一段话,表达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
想了解更多【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网的资讯,请访问: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